清代苏绣服饰修复保护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要求

1.专业与年级要求

服装与服饰设计,大二及以上。

2.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

(1)款式图绘制、DXF格式板片绘制、苏绣面料文件搜集

(2)数字化清代苏绣服饰虚拟仿真设计软件的基本应用


教学成果

1111111111.jpg

实验背景

本课程实验在建设过程中着力发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并按照“新文科”建设要求,运用虚拟仿真手段直观再现了清代苏绣服饰“平面结构”与“苏绣技艺”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展现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瑰丽风貌。中国服饰历经数千年发展,代代传承又代代相异,形成了阶级分化的服饰形制,既有一脉相承的继承性,又有各时代自身的风格与特点。清代女性服饰经历了从满汉各异到满汉交融的历史发展阶段,服饰结构中的缘饰艺术发展至顶峰。

教学服务团队以文献研究为基础,通过实地调研深入探究中国丝绸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东华大学纺织服饰博物馆的清代女性服装,以苏绣服饰结构中的平面结构以及缘饰为切入点,通过对其的艺术特征以及文化内涵的理论知识传播,以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复原设计等形式进行虚拟仿真实验研究。携手苏州姚建萍刺绣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州姚建萍刺绣艺术馆负责人陈涛同志,依托“苏绣皇后”姚建萍的刺绣艺术数字资源与针法文献资料对清代苏绣服饰的刺绣技艺做了图文并茂的虚拟三维苏绣数据库。使课程教学在学生相关设计能力形成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让学生有所收获,学习、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具有沉浸感的历中氛围中,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学生从实验提供的清代苏绣服饰数学资料库提取设计素材,根据实验中具体要求,进行苏绣、清代服饰结构的综合性虚拟仿真设计实验。本实验还设有拓展设计实验模块,将所学内容进行拓展与提升,本实验的建设弥补了传统实验的不足,将以前难以操作的环节通过虚拟仿真的方式学生体验设计流程,认知设计元素。学生可根据场景自主设计符合角色性格特点的人物服装造型,提升学生市场化设计能力,提高实验效率。


设计原则

本实验以考古资料及其相关复原实物为佐证、以博物馆馆藏苏绣服饰与当代苏绣服饰设计为内容主体,建立了清代苏绣服饰虚拟三维数据库系统,数字化还原了清代服饰平面结构与缘饰艺术,并实现了网络共享。在具有沉浸感的历中氛围中,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学生从实验提供的清代苏绣服饰数学资料库提取设计素材,根据实验中具体要求,进行清代苏绣服饰结构与解构的综合性虚拟仿真设计实验。

实验原理方面。实验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服饰平面结构理论知识与构成原理;识别并掌握基于清代服饰平面结构的传统服饰样式;复原设计清代传统服饰平面结构与缘饰特复原设计织绣质料、苏绣纹样等;掌握清代传统苏绣服饰所使用的工艺技巧;基于中国传统服饰平面结构知识,创新设计符合清代时代特征的服饰。最终,解构清代苏绣服饰的服饰样式、平面结构、色彩、质料、纹样、等,运用现代设计手段与工艺技巧设计出富有传统文化风貌的新中式服装。

本实验设有拓展设计实验模块,将所学内容进行拓展与提升,本实验的建设弥补了传统实验的不足,将以前难以操作的环节通过虚拟仿真的方式学生体验设计流程,认知设计元素。学生可根据场景自主设计符合角色设定与性格特点的人物服装造型,提升学生市场化设计能力,提高实验效率。

实验技术方面。首先,通过数字化图像处理软件模拟苏绣工艺在不同服饰面料上的具体形态。其次,应用服饰人体特征点构造3D服饰原型的算法,将3D服饰原型划分成边界曲线更为简单的多个子曲面,对各子曲面通过三角剖分进行分片造型,并进行2D展开。再次,通过超二次曲面进行3D服饰原型的局部编辑,使苏绣工艺、衣片与3D人体达到更好的贴合效果。最后,通过AABB包围盒实现碰撞检测并进行碰撞规避,通过质点弹簧模型添加动力驱动实现苏绣服饰的着装仿真。


实验目标

本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倡导开放式、互动式学习理念,用一种易学易做、学做一体、吸引力强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建了灵活的教学环境,既学习了课程,又提升了综合设计能力。

使学生通过3D可视化方式学习理论知识,将虚拟教学融入到实验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同时建立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系统集成”的思想。学生通过实验训练,能够掌握清代苏绣服饰的形制特点与服饰制度,对于清代男装、女装的设计要素能够熟练掌握。能够研读剧本,根据实验系统提供的设计线索进行人物造型设计,熟练掌握清代苏绣服饰设计的原则、方法、流程。具体知识点内容如下:

(1)虚拟仿真清代苏绣服饰设计平台基本操作(平台基本操作知识点);

(2)虚拟仿真清代苏绣服饰之结构设计的综合应用(服饰结构原则知识点);

(3)虚拟仿真清代苏绣服饰之质料设计的综合应用(质料设计方法知识点);

(4)虚拟仿真清代苏绣服饰之工艺设计的综合应用(工艺设计流程知识点);

(5)虚拟仿真清代苏绣服饰之苏绣针法的综合应用(苏绣针法类别与运针技艺知识点);

(6)服饰设计拓展的综合应用(新中式服饰创新设计知识点);

(7)服饰的陈列应用(服饰搭配与陈列知识点)。

培养学生科研与解决复杂实际设计问题的能力。本实验系统设计科学合理,根据学生的学习与知识认知习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基础认知到综合设计实验,学生需要在熟识基础知识后才能进行实验操作,实验模拟了清代苏绣服饰造型设计的过程,学生在反复试验中进行学习与总结,实验结果的不唯一性可以使学生返回中间的实验步骤进行再尝试,直至得出最优化的实验结果。实验做法灵活,背景素材丰富,使学生在生动、真实的实验过程中进行研究与学习,提升应对与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能力如下:

(1)学习虚拟仿真服饰设计平台基础功能(掌握运用2D工具功能、3D工具功能、面料功能、陈列功能进行操作的能力);

(2)学习虚拟仿真服饰试衣功能(掌握对中国传统服饰平面结构分析的能力);

(3)学习虚拟仿真质料设计应用(掌握织锦、绦子、丝带、花边、绣片的艺术特征与合理应用的能力);

(4)学习虚拟仿真工艺设计应用(掌握折边、绲边、镶边、嵌边、刺绣、堆绫、挖云、彩绘、编织、绗缝、印花、染色、织绣的工艺特征与合理应用的能力);

(5)学习虚拟仿真苏绣针法应用(掌握直绣,即直针、缠针;盘针,即切针、接针、滚针、旋针;套针,即单套、双套、木梳套、集套、扁毛套、活毛套;擞和针;抢针;平金,即平金、钉先;散错针,即散错针、虚实针、乱针;编绣,即戳纱、打点、铺绒、网绣、夹锦、绒线绣;绕绣,即打籽、拉锁子、扣绣;饰针;辅助针,即铺针、扎针、刻鳞针;变体绣,即染绣、借色绣、补画绣、高绣、摘绣、剪绒;两面绣;散套绣;点彩绣这些苏绣针法类别与运针技艺的知识点并合理运用的能力);

(6)学习服饰设计拓展的综合应用(掌握服饰解构与设计创新的能力);

(7)学习服饰的陈列应用(掌握服饰搭配的能力与服饰陈列的能力)。

本实验平台公开开放,实验在后续建设中需要融入新的实验方式,在实验中学生在线上可以和参与实验的相关企业设计人员进行交流,提升学生市场化设计能力,实现学生与市场的对接。


成绩评定

从剧情演绎、创作编辑、章节测试三个维度考察学生是否通过实验,掌握清代苏绣服饰结构与解构知识点的情况,达到实验目的要求。设计了具体考核方法表,对学生进行评价。

实验考核占总课程分值的6%,满分100分。其中剧情演绎模块占实验考核成绩的40%、创作编辑模块占30%、章节测试部分占30%。

                                                                            表 1 三部考核测评各部分内容占比

                                                   image.png  

                                                                                  表 2 创意编辑模块考核评分细则

                                                   image.png

学情分析

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 :0次
学习完成情况
共有 人次参与学习
其中 人次完成
共有 人次未完成
成绩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