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关教学科研获奖情况
(二)相关教科研任务情况
(三)专著、论文及教材出版发表情况
在世界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背景下,各国民族文化竟相争胜。各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也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和更深刻的意义上影响人类生活及其走向。大力弘扬和复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和战略方针。近年来,国家不断完善《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定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尤其在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中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增强传承活力,健全传承体系以及服务当代,造福人民。
缂丝是我国传统手工艺,有着1000多年的传承历史。苏州缂丝由于特殊地域优秀文化的滋养,独领风骚。2006年这门传统手工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苏州缂丝又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苏州全面打响“江南文化”品牌建设的今天,传统的缂丝手工艺作为苏州“城市文化”一张靓丽的名片,必须在苏州文化产业发展的风口浪尖上有它应有的地位。
缂丝与其他传统工艺一样,在它们耐以生存的土壤逐渐消失之后,都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并且,缂丝有别于其它手工艺,仍然是全手工生产,由于特殊的工艺要求,产品受众面小,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在爆发性增长之后就一路滑坡,行业规模越来越小,从业人数由鼎盛时期的2万多人下降到现今2百多人,行业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本项目主持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传统手工艺、特别是缂丝技艺的研究和新材料新产品研发,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艺术基金资助,开发的缂丝新产品连续三年入围意大利米兰国际家具展获大奖,并且被国际教科文组织作为经典案例推广传播。以科研反哺教学,体现了本实验项目的高价性和挑战性。
在充分掌握缂丝的历史文化知识、工艺织造原理和缂丝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沙家浜采风的灵感素材,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数值模拟等信息化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展示缂丝技艺实验的操作要点,实现真实情况下缂丝机器稀缺,制作周期过长而难以完成的教学任务。结合虚拟仿真系统的人机交互功能,促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达到所要求的认知与实践效果。
本实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思政为引领,将教师团队在设计和生产实际以及科研中最前沿的成果转化为实验内容,构建了“基础认知—创新设计—应用探索—评估与反思”的进阶式学习模块,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缂丝织造原理学习 、缂丝产品设计分析、缂丝产品创新实验 、方案展示评估”的实验过程,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批判反思的能力;本实验以真实项目任务为驱动,以虚拟仿真平台为依托,将实验教学目标和市场接轨,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教学模式,更好的为地方人才培养和经济文化建设服务;本实验对缂丝技艺的认知和创新是坚定大国文化自信和增强文化自觉的力量之源,有助于让学生切实体验中华优秀传统工艺文化的魅力,触发其对大国工匠精神的理解,也能够将职业道德、社会责任、价值追求等理想信念有效融合在教学中,实现课程思政有效融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实验的评定方式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模式进行:一种是完成既定目标,即可得分。缂丝的虚拟仿真是学习门槛较高的一门课程,专业度要求高,在学习之初,需要学生完成相关知识的基本储备。这一板块,主要通过学生完成相关视频的学习即可得分。除此之外,艺术类创作评价标准较为多元,不适合根据教条的文字标准衡量,且按照步骤,完成相关课程要求后,学生即能掌握基本技能,所以关于后期的产品演绎,大多是通过完成即得分模式评定成绩。
另外一种是根据学生的完成质量,给予不同等级的分数。缂丝的历史源远流长,本门课程的考核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任务制作,更是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给予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基础知识的考核除了视频学习外,还有试卷测验,用于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记忆,成绩评定根据学生作答情况给予相应分值。除此之外,在技艺考核和高阶训练这块,为了让学生高质量的完成相关内容,设置过程分,根据学生的作答的效率,给出相应分值。
成绩评定赋分表